王牌说城 NEWS

江苏“逼近”浙江,“榜眼之争”胶着

时间:2024-01-09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新年伊始,长三角“开工忙”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也是各地真正挑起经济社会发展大梁的“硬支撑”。2024年伊始,长三角各地就已经开始“张罗”新一年的重大项目。

1月2日,江苏省重大项目建设启动会议在苏州举行,一季度江苏全省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710个,同比增加561个。此外,2024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也正式印发实施。据悉,2024年省重大项目清单共安排项目510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408亿元。
1月2日,合肥至武汉高铁(安徽段)暨2024年安徽省第一批重大项目日前开工,多个省辖市同步组织开工动员。2024年,安徽第一批开工动员重大项目共460个,总投资489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23.1亿元,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5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14个。其中,合武高铁(安徽段)是安徽省重大项目,对构建高标准沿江高铁通道体系,进一步缩短安徽省与长江中游、成渝等地区时空距离,具有重大意义。


1月3日,上海市杨浦区、普陀区也分别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其中,普陀区共有18项重点项目现场开工,涉及总投资约357亿元。杨浦区签约项目则涉及在线新经济、创意设计、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科技服务等七大产业领域,涵盖该区重点发展的产业赛道。


长三角各地新年第一会都关注什么?

对于各地政府来说,新年首个全市性会议,往往具有特别的意义。今年,各地都在谋划什么?不妨透过“新年第一会”,看看长三角各地正在谋划的发展大计。

新年工作首日,南京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这是南京近年来首次将新年第一会的主题确定为“民营经济发展”。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表示,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目的是聚焦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产业强市、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这三大南京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向全社会释放“壮大创新型民营经济、增创高质量发展优势”的鲜明信号。

“最强地级市”苏州,在1月3日召开新年第一会,主题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据报道,会议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出台了具体政策举措。例如,“用3年左右时间,力争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万亿,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GDP迈上3万亿台阶”。

民营经济大市温州的新年第一会则聚焦“科技创新”和“人才”。1月2日,温州召开市委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提出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先行试点城市”并出台实施方案,这也是温州连续第三年举行以人才和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开年首会。会上,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直言温州面对的“四道坎”:万亿GDP、要素瓶颈、企业突围、产业重塑。“爬坡过坎”的关键,是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此外,重大项目也是“新年第一会”的重点,扬州、镇江、衢州等地的会议都聚焦项目建设。

产业发展

元旦超1亿人出游,10%来了江苏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元旦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55.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9.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97.3亿元,同比增长200.7%,较2019年同期增长5.6%。

1月1日晚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综合各方数据测算,元旦假日期间,江苏共接待游客1421.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1.78亿元,同比2023年分别增长122.6%和126.9%,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分别增长15.7%和18.2%。

由此可推算,江苏接待游客占国内旅游出游人次的10%;面积仅占中国约1%的江苏,旅游收入占全国两成以上。

多样的产品供给、严格的市场监管,带来文旅消费的爆发。据不完全统计,元旦期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动各地文旅部门推出超1200项各类文旅活动,旅游节庆、文艺表演、庙会游园、灯会夜游、书画展览、文博展示等丰富多样的产品活动,让更多业态融合、形式创新的优质文旅产品燃爆文旅市场。此外,为给元旦文旅市场“护航”,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围绕重点领域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行为,规范了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秩序。

浦东创投集团挂牌运作

1月4日,上海浦东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浦东创投集团”)举行挂牌签约仪式。

据悉,浦东创投集团将以引领区产业基金、科创母基金、天使基金“三大基金”为抓手,在“投早投小”和“投大投强”两端发力,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地浦东,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创造新价值。

具体来看,以正式运营为契机,浦东创投集团将实施“四大行动计划”。一是科创产业投资促进计划,未来三年将完成项目直接投资200亿元;二是重大项目招引提升计划,未来三年将完成引领区基金布局,带动1000亿元基金群,吸引2000亿元社会资本;三是投后赋能企业成长计划,将链接政策资源、金融资源、产业资源和应用场景,形成多元服务的投后增值赋能工具箱;四是浦东创投品牌培树计划,持续提升国资创投平台的影响力和显示度。

数据显示,2023年,引领区基金完成四大引导母基金设立(国方引导母基金71亿元、国泰君安引导母基金41亿元、海通引导母基金40亿元、海望引导母基金70亿元),实现募资222亿元,资金放大5倍,直投项目18个,布局子基金10个。天使母基金重点推进项目40个,科创母基金实现六大硬核产业全覆盖,母子基金项目直投44个,完成投资15亿元,吸引社会资本约110亿元。

南京72年老牌工厂,确认搬迁

近期,《金陵船厂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公众意见征询)》出炉,这意味着,创办于1951年,同南京一同走过72载岁月的金陵船厂,确定要搬迁。这处具有70多年历史的江边老船厂地带,将塑造江、山、城有机融合的城市窗口地段和高品质生活的更新示范片区。

屹立在城北长江边上的金陵船厂,占地约30万平方米,拥有岸线870米,承载着中国近现代造船业的缩影。

船厂初创之时,资金匮乏,设备条件简陋,主要任务是修船。1995年10月至1997年7月,金陵船厂首次承接了国350TEU、485TEU、650TEU共10艘集装箱船,人们称之为“德国船”的订单。1996年以来已有近40艘大型机动船按期交付德国、加拿大、日本、瑞典、 芬兰、新加坡、法国、印度尼西亚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经济重心的转移,金陵船厂也逐渐从南京的骄傲变成了南京的“老大难”,金陵船厂搬迁也逐渐成为了焦点。从2015年《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计划出炉,再到2020年正式签约金陵船厂转型发展等合作框架协议,要求力争2023年底前完成原址生产搬迁关停工作,这期间也几经波折。

如今,《金陵船厂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正式公示,基本确定了金陵船厂搬出南京。未来这里将保留标志性龙门架,建设船厂博物馆,打造悬浮酒店、观江平台,建设2座大小T字码头。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悟空”出世

1月6日,据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与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消息,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在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源量子)上线运行。

该量子计算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

超导量子计算机是基于超导电路量子芯片的量子计算机。国际上,IBM与谷歌量子计算机均采用超导技术路线。根据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孔伟成博士介绍,“本源悟空”匹配了本源第三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在国内首次真正落地了量子芯片的批量自动化测试,量子计算机的整机运行效率提升了数十倍。

据悉,本源量子第一代、第二代超导量子计算机均已交付中国用户使用。本源量子拥有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国首个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量子计算专利数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六。



城市动向


2023城市上市公司“密度榜”,谁胜出?

随着2023年落下大幕,地方上市公司数量的年度排名也尘埃落定。2023年作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第一年,A股IPO上市竞争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313家企业在境内首发上市。其中,有110家企业选择在创业板上市,占比超过35%;77家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占比约25%。而在科创板、沪市主板、深市主板上市的企业数量分别为67、36、23家,占比分别约为21%、12%和7%。

随着2023年落下大幕,地方上市公司数量的年度排名也尘埃落定。2023年作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第一年,A股IPO上市竞争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313家企业在境内首发上市。其中,有110家企业选择在创业板上市,占比超过35%;77家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占比约25%。而在科创板、沪市主板、深市主板上市的企业数量分别为67、36、23家,占比分别约为21%、12%和7%。

根据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证券交易所披露数据统计,可以发现,2023年A股上市公司(以公布招股说明书为准)省域数量前十名依次为(括号内为上市公司数量,下同):广东(874)、浙江(703)、江苏(691)、北京(475)、上海(446)、山东(309)、安徽(176)、四川(172)、湖南(146)、湖北(146)。

省域上市公司数量十强,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沪深京证券交易所数据整理

省域"十强"形成鲜明的三个梯队格局。其中,广东独占鳌头,并与浙江、江苏两省一起组成断层领先的领跑军团,而随着浙江、江苏差距的缩小,榜眼之争也愈发引人关注;北京、上海、山东两市一省的上市公司数量均超过300家,形成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安徽、四川、湖南、湖北四省都在一百多家,暂时无法挑战第二梯队,但也比身后离得最近的省份超出较多。

按城市来看,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前十名城市依次为:北京(475)、上海(446)、深圳(425)、杭州(228)、苏州(218)、广州(155)、南京(124)、无锡(123)、宁波(120)、成都(118)。整体来看,长三角城市实力雄厚,在前十中占据六席。

杭州想变得更有“国际范儿”

近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放大亚运综合效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具体来看,《实施意见》把城市国际化作为引领杭州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一城一地一中心”,打造国际“赛”“会”之城,构筑产业国际化高地,建设国际重要交往中心,在重点领域实现持续创新突破,为杭州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7年,GaWC世界城市名册排名跻身前60强,成为具有较高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城市。到2030年,杭州城市核心竞争力走在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前列,初步成为特色彰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世界名城。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事实上,城市国际化,是杭州一直以来追求的梦想,从2002年第九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城市国际化”,到后来的“东方品质之城”“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再到“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杭州的城市定位一直围绕“城市国际化”谋划。

上海成为全国首个机器人密度纳统城市

1月3日,上海市智能工厂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获悉,在上海市统计局支持下,上海成为全国首个机器人密度纳入统计(简称纳统)城市,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383台/万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据悉,上海已累计建成19家国家级智能工厂,100家市级智能工厂,完成1000多个智能制造场景推广和落地应用,上海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工厂测评率超70%(浦东、嘉定、松江率先实现100%全覆盖)。上海全市智能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以上,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

根据会议公布的数据,上海重点产业的机器人密度已经达到了383台/万人,这一数字不仅在国内遥遥领先,更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这意味着在上海的制造业中,机器人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且正在为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江南智造总局

上一篇:又一中部省会“破零”,郑州第一不稳了?

下一篇: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现实困境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