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NEWS

数字时代如何塑造文化产业新发展

时间:2023-09-19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9月15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科技赋能:发展机遇与风险应对”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主题演讲环节围绕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移动通信技术为文化强国建设蓄势赋能、视听媒体发展机遇与应对、新科技条件下的出版产业、科技助力文化高质量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重塑网络文化新发展等主题,多维度探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

王一鸣: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以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价值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融合发展为路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新发展阶段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三个着力点:一是数字经济重塑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和产业生态,体现在数字经济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变革,数字经济推动文化消费模式创新,数字经济提升文化产业生产效率,数字经济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二是数字化转型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要推动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筑牢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微观基础,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生态,营造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环境。三是新发展阶段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点,体现在以提升内容价值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融合发展为路径。

张平:推动移动通信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既要鉴往知来,又要开创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从科技界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在移动通信方面怎样为数字经济赋能。他表示:一是要深刻认识提升数字文化建设水平的重大战略意义,指出提升数字文化建设水平有利于平衡创新发展与文化安全的关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培育文化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要推动移动通信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这需要技术塑形、内容铸魂、监管护航。三是要警惕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面临的核心挑战,包括移动通信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数字化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移动通信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安全问题凸显;文化消费领域数字鸿沟与信息茧房并存等挑战。四是要积极探索北京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具体是:加强统筹协调,协同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强化创新新驱动,以新技术新应用逐步扎实推动数字文化建设;树立标杆效应,全面加快融合应用落地步伐。

姜文波:加快全媒体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推动媒体视音频升级换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姜文波表示,在5G和光纤通信、宽带、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更高质量的超高清视音频质量充满期待,而且人们更加感兴趣自己喜欢的内容,需要智能推荐。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视音频媒体的迫切需要,就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OTT+智能推荐”的超高清视音频节目的服务体系。主要应对策略是:一是要加快构建适配三类典型终端的全媒体超高清制播技术体系;二是要加快构建三维菁彩声产业生态;三是要加快构建轻量化移动化的云网制播平台;四是要加快构建XR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平台;五是要加快构建AIGC视听媒体应用平台;六是要加快构建大小屏协同的超高清视音频传播体系;七是要加快构建“百城千屏”超高清传播体系。

黄志坚:如何应对科技带给出版等传统文化业态的影响,是做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坚表示,在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内容和文化消费广受欢迎的同时,以严肃阅读、深度阅读为主要特征的出版不断弱化、处于弱势。如何认识和应对科技带给出版等传统文化业态的影响,他提出了以下见解:一是科技是出版创新文化传承的重要助力,科技创新使得出版效率明显提升、编辑与受众供需互动显著增强、产品服务形态日益丰富多样。二是科技发展给出版生态带来的风险挑战不容忽视,这需要平衡迎合需求和引导需求、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生产效率和内容质量。三是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要主动拥抱新兴技术,引导创造高层次需求,完善出版经营管理。

任宇昕:科技进步为文化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文化繁荣也推动着科技进步,让科技更有温度

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分享了腾讯在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创新助力文化事业发展方面的尝试,一是做好文化传承,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二是推动文化普惠,释放文化科技生产力;三是促进文化交流,提高中国文化吸引力。

任宇昕表示,近年来腾讯持续投入数字文化出海业务,助力中国文化提升海外吸引力,一方面积极搭建起各类数字文化出海平台,为讲述中国故事创造全球化的表达渠道;另一方面,腾讯通过精选优秀文化元素构建中国故事内核,以数字化产品拉近海外受众与中国文化的距离。

任宇昕表示,未来腾讯依然会努力做好数字技术与文化的“连接器”

梁志祥:让我们见证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文化产业的发展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梁志祥在论坛上预判,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会重塑网络的文化格局。他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不仅仅可以生成内容,而且还具备理解、逻辑、记忆等核心基础能力。具体体现在:一是文化生成,内容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将迎来代际的变革;二是文化消费,围绕着个性化和沉浸式体验将会扩大消费规模;三是文化传承,保护历史、传承文化迎来全新机遇。

梁志祥说,今天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们最大的触动是将来考核人的能力,不是你被动回答的能力,而是主动提问的能力。期待未来共同见证整个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当下,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新正加速推进,科技是创新文化传承的重要助力,使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明显提升、供需互动显著增强、产品服务形态日益丰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对风险与挑战,抓住机遇,推动科技创新塑造文化发展新动能,让科技创新提升文化创新力。



上一篇:从“出圈”到“出海”: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

下一篇:发行科创债券 推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