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护航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负责人
时间:2025-10-21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次围绕“十四五”时期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果、经验及下一步举措等话题,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负责人。
《金融时报》记者:“十四五”期间,为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负责人:金融业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期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国人民银行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会同有关部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方面,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高风险集团等重大金融风险,全面清理整顿影子银行风险和非法金融活动,推动强化金融监管和治理,持续加大金融反腐力度,有效遏制各种金融乱象,金融业脱实向虚、盲目扩张态势得到根本扭转,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另一方面,有力推进长效机制建设,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制度化、法治化持续推进。金融稳定立法工作成效显著,《金融稳定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委员会,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和压力测试,不断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以来,我国存款保险机制平稳有序运行,保障水平持续保持高位,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共有3554家投保机构,50万元偿付限额能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2020年启动存款保险标识以后,存款保险宣传逐步进入常态化,公众认知度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存款保险采用风险差别费率机制,奖优罚劣促进机构审慎经营。通过要求投保机构及时采取补充资本、控制资产增长等早期纠正措施,已累计推动数百家机构风险得到初步化解。同时,存款保险积极发挥市场化、法治化处置功能,有力支持部分重点机构的风险化解。202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金定位于中央掌握的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后备资金。在日常运行中,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依托现有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和行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筹集和管理。目前,基金已有一定资金积累。
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金融领域面临较多挑战。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持续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强化存款保险的专业化金融风险处置职能,拓宽风险处置资金来源,不断夯实金融业稳健运行的制度基础,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力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金融时报》记者: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在实践中是如何贯彻落实的?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负责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防和灭的关系。关键还在于主动防火,治未病、抓前端,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四早”要求是我国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的成功经验。实践中,在金融风险形成的早期阶段及时出手,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处置成本。“十四五”期间,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前移风险防控关口,持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评估体系。
一是加大金融风险预警工作力度。金融风险往往“有迹可循”,通常体现为某些监测指标的异常变动。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央行评级、压力测试等工具,不断完善风险识别指标,通过对异常指标的分析发现风险苗头,及时向金融机构提示风险。
二是推动健全硬约束早期纠正工作机制。中国人民银行积极配合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常态化的硬约束早期纠正机制,对于高风险机构,设置清晰的整改时限和具体整改要求,并促进早期纠正与风险处置的有效衔接,避免风险扩大和蔓延。
三是有序推动存量高风险机构数量压降。金融管理部门支持地方政府综合采取在线修复、兼并重组和市场退出等方式化解存量风险,当前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已较2019年峰值明显压降。
四是关注各类金融风险的相互传导和转化。中国人民银行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进一步加强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监测和跨市场风险监测,强化监测结果运用和共享,防范各类金融风险叠加共振。
《金融时报》记者: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关系方面,下一步有何考虑?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负责人:发展和安全一体两翼,相辅相成,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安全是发展的保障。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工作力度,稳妥有序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经营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必须正确把握形势,坚持底线思维,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
一是从宏观视角看待经济与金融风险的关系。经济是金融的根基,经济领域的很多问题往往通过金融的端口显现并向外溢出。实践中,既要关注微观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更要从宏观层面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间的动态平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加大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是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稳妥化解风险。必须强化市场纪律,尊重市场规律,不断健全权责统一、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督促各方切实履行职责义务,切实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严格防范风险外溢和道德风险。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基金防范挤兑、差别费率、早期纠正、风险处置等核心功能。
三是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丰富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箱。逐步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等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的协同配合。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建设,完善系统性风险评估和认定机制,不断健全、巩固金融稳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