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武汉市委书记盛阅春,对招商引资、产业升级、营商环境有哪些重要论述?
时间:2025-10-21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次01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经验与做法(时任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转型升级,明确指出,“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绍兴曾是以纺织、化工、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大市,加上黄酒、珍珠这两大历史经典产业,构成名副其实的五大支柱产业,2014年占规上工业增长值的比重达到60%。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比较优势的梯度转移、市场竞争的日益充分,以及环保、能源、资源制约,依靠传统产业维持增长的模式,较早地遇到了“天花板”,主要是: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废水废气废物排放总量连年攀升;企业效益提升乏力,2014-2016年,三大传统产业利润总额仅增长4.7%、2.2%和0.9%。特别是,受传统产业增速逐年下行影响,绍兴GDP总量在全国的排名从2000年的28位,下降至2016年36位。面对严峻挑战,是“另起炉灶”,还是“凤凰涅槃”?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亟需破题的重大任务。
作为“成长中的烦恼”,虽然我们相比其他地方遇到得更早,但我们因之行得更早、决心也更坚决。特别是2017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绍兴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我们正式开启全市域全领域大整治大提升新篇章。同时,我们积极主动顺应新常态,研究提出三个“两手抓”的思路: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一手抓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一手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随着城市化推进,实现袍江工业区向现代城市核心区转变的需求日益迫切,我们通过推动该区域印染、化工企业向专业园区搬迁集聚,有效腾出了城市发展空间,实现了传统产业标准提升与产能整合;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从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出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经济发展动能上,一手抓旧动能修复,一手抓新动能壮大,渐进式、可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迭代升级。这一思路就是“两业经”“双城计”。三年多的艰苦实践,“两业经”“双城计”打开了产业转型升级通道,为绍兴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今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我们已经回升至31位。接下来,重返全国“30强”的目标,十分可期。回顾“两业经”实践,我们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定位,找准产业发展新方位。着眼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综合考虑现有规模、链群基础、行业地位、未来趋势等因素,把“3+2+4”的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招商引资实务(微信号zsyz0214)
“3”,即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重点传统产业,其中纺织产业通过融入科技、文化、创意、时尚等元素,推进中国轻纺城“市场进化”,打造“世界时尚纺织之都”;化工产业通过推进产能集聚化、产业循环化、产品高端化、监管智慧化,打造全球高端染料和绿色化工创制中心。如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通过构建“一中心、一平台、一网络、一体系”主体架构,集安全、环保、安防、能源管控、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六大系统分析决策功能,实现风险企业全天监控、环保数据实时采集、异味实时评价溯源、危化品车辆的定位监管统筹管理,并成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金属加工产业发展金属新材料、合金材料、复合材料、改性材料等中高端产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金属加工基地。
“2”,即黄酒、珍珠两大历史经典产业,其中黄酒产业突出守正创新,创新品牌营销、拓展酒庄产业和融合文化旅游,加快建设黄酒小镇,打响“世界美酒产区、中国黄酒之都”品牌;珍珠产业向珠宝设计、营销、展示方向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珠宝加工和贸易中心,实现由珠向宝的转变。
“4”,即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其中高端装备聚焦应用机器人、智能纺织、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重点领域;电子信息聚焦集成电路,致力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我们先后引进豪威科技、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等龙头企业,签约落户集成电路相关项目63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入选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现代医药积极发展化学医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打造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新材料聚焦金属、化工、生物、纺织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形成若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二是推进整合提升,探索集群制造新模式。着眼全市域范围,我们打破过去镇域、县域集聚模式,创造性推进企业跨区搬迁集聚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提升,重塑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区域先行先试。对柯桥纺织印染和上虞化工两大核心区域,科学划定“环保、安全、产出”准入门槛,制定出台“史上最严”标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推进传统产业搬迁集聚与“低散乱”出清。目前,我们已完成全市所有336家印染企业、299家化工企业整治提升,印染企业已基本集聚至柯桥蓝印时尚小镇、化工企业也已集聚到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真正实现了印染、化工等传统产业“一园式”发展和标准化管理。
二是面上总结推广。在试点引路基础上,我们坚持正向引导与反向倒逼,优化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与“亩均效益”挂钩机制,对全市其他传统产业进行了全面整治。经过3年多的大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产值、销售、利润等指标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目前,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入选2020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试点示范,绿色化工产业集群也正在对标争创中。今年,我们还启动实施“双十双百”集群制造行动计划,未来5年,要做强十大现代制造业集群、做优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培育一百家标杆企业、建成一百个重大制造业项目,产业发展路线图更加清晰完善。
三是深化园区改革,做强产业集聚新平台。着眼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我们以获批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省级试点为契机,全域全面、分层分类推进园区改革提升,打出“退散进园、退污进绿、退低进高、退劣进优”(四退四进)组合拳,推动各级各类开发区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为建设现代化产业平台体系,探索了有效路径。主要从三个层面入手:
乡镇层面,按照“归并管理一批、更名改造一批、撤销退出一批、提升规范一批”的思路,将全市281个工业园区整合为24个,构筑以乡镇工业园区和特色小镇为主体的特色化基础平台,培育壮大中小微企业集聚群落。
县域层面,按照“整合优化、抱团升级、协同发展”的原则,将4个国家级平台和9个省级平台,整合为9个骨干平台,通过集聚资源与提升服务,打造集约式高质量增长极。
市级层面,将原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国家级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镜湖新区这四大片区整合为绍兴滨海新区,并成功列入浙江省大湾区建设四新平台。
经过有序整合,全市开发区产业集中度、发展质量和带动能力明显提升。2019年,全市开发区集聚了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利税增长10.5%。同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抓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历史经典产业、旅游产业等特色小镇建设,14家省级特色小镇以0.5%的面积,贡献了4%的有效投资、6%的税收,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四是强化精准招商,注入经济增长新动力。着眼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我们按照“建链、强链、补链”思路,全力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以最大力度、最强队伍,掀起招商引资热潮。
一方面,改革招商引资顶层设计。专门设立市投资促进中心,建立健全招商信息获取、招商对象联络、招商项目洽谈、投资协议签约、落地项目服务等流程和制度,细化明确市、区(市、县)、开发区和相关产业部门、驻外联络处等招商职责,放大招商引资合力。三年多来,累计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71个,其中50亿元以上33个、100亿元以上9个、300亿元以上2个,招商成效特别是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招商成果,超过了历年总和。
另一方面,精准锚定招商引资重点。抢抓新兴产业发展的窗口机遇,聚焦“芯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及时设立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产业基金,撬动更多大项目落户,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形成一链、辐射一片”的效果。比如,生物医药领域,引进张江生物、歌礼药业、德琪医药等国内外知名药企,建设了细胞及糖工程生物医药项目群等一批高端项目,高端生物医药入选省第二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虽然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冲击,但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逆势增长,其中数字经济产值增长27.5%、规上生物医药产值增长7.5%。
五是坚持创新赋能,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着眼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生态,我们注重发挥区位、产业、人文、生态等优势,坚定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全面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精细推进全域创新,赋能提升区域创新综合实力。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增长43.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6%,科技进步监测评价居全省第2位,近年来还涌现出全面创新改革“新昌经验”等全国样板。
一是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高水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省首个高新区县域全覆盖的地级市。扎实推进“绍兴科创大走廊”和镜湖、滨海等科技城建设,谋划成立集成电路、新材料省实验室,做强现代纺织省创新中心,与浙江大学、上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共建25家产业研究院,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推动关键技术攻关。2019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46%、居全省第1位,涌现工厂化养蚕、温室养殖淡水珍珠、“不上头”黄酒等颠覆性新产品新技术。同时,配套加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争取设立高水平科研机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累计认定省级综合体12家、居全省第3位。特别是我们借助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力量,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打造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上云和智能化改造提供有力支持。招商引资实务(微信号zsyz0214)
二是大力做优人才生态。紧扣人才对平台、服务、政策和环境等需求,制定出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9”政策体系,动态完善“科技新政”“人才新政”,连续实施人才招引“春季专列”“秋季专列”,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海智汇”平台,实现人才综合服务“一门办尽一件事”。近年来,累计引进省级以上引才计划入选者400人,青年人才“引才”居全省前3,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20万人,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
三是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持续深化“一窗办、全城办、一证办、移动办”“标准地+承诺制”等系列改革,大力倡导“店小二”精神,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在2019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中,绍兴居全国第5位;2020年央视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年度报告》中,绍兴居全国经济活跃城市综合排名第6位。
各位领导,同志们,绍兴传统产业是浙江和全国的一个缩影。三年多来,通过念好“两业经”,我们既跑出了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也走出了迈向先进制造集群的新路径。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持之以恒念好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两业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绍兴样本”!谢谢大家。(原题:盛阅春:念好“两业经” 实现“高质量”;来源:中国改革网)
02 如何率先走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智造强市之路(时任绍兴市委书记)
这些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以“双十双百”为重点的集群制造“绍兴模式”,奋力打造全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践样板,连续10年获全省“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市,成功通过国务院“2021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督查激励公示。
一是“搬迁搬出新天地”。坚持“市场机制主导+政府因势利导”,依托柯桥“印染+市场”特色优势和上虞化工产业链基础优势,推动越城区印染、化工企业分别向两地“跨域整合”,腾退用地1万余亩、新增产值1000亿元,实现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生态优化、城市提升多赢共赢。招商引资实务(微信号zsyz0214)
二是“培新培出产业链”。坚持“招引一个行业龙头、培育一批配套企业、激活一个产业集群”,成功引进中芯绍兴、长电科技、敏实科技、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成功创建三大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特别是围绕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已形成全产业链,短短三年产值突破400亿元。
三是“改旧改出新动能”。坚持“传统产业+数字变革就是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牵引传统产业数字化、高端化、低碳化转型,工业技改投入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跃居全省首位。
四是“扶企扶出生力军”。坚持“多予、少取、服务、培优”方针,实施制造业企业“长高长壮”行动,迭代升级“1+9”政策体系,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集群、资本市场“绍兴板块”,上市公司数量稳居全国同类城市第4位。(原题:盛阅春: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 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来源:浙里绍兴)
03 营商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时任绍兴市委副书记、绍兴市市长)
盛阅春在充分肯定前阶段成绩后指出,营商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要凝聚共识强基础,大力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归集共享,着力优化“浙里办”“浙政钉”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不断巩固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性和持续性。要标本兼治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痛点、堵点和难点,扎实开展“10+N”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化行动,不折不扣抓好减税降费及“1+9”政策体系的兑现落地,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提升企业的获得感。要勇立潮头争一流,牢固树立“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的工作理念,对标“五个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做实做细做深涉企审批、涉民服务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擦亮绍兴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盛阅春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坚持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强化纵向衔接、横向协同,积极借鉴先进经验,主动加强向上对接,着力构建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评价的市县联动工作机制,齐心协力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原题:盛阅春: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营商环境走在前列;来源:绍兴日报)
04 全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时任绍兴市委副书记、绍兴市市长)
盛阅春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委政府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带着真情实意、始终真抓实干,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不断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创造活力。
盛阅春指出,民营企业是绍兴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兴则绍兴兴,民营经济强则绍兴强。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帮助民营企业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
盛阅春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当下,切实把走访服务企业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降本减负各项政策举措,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转型等发展中的问题,真正做到与民营企业风雨同舟、携手同行,有力推动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着眼长远,把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根本举措,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活力,大力促进我市民营企业和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原题:盛阅春:全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来源:绍兴日报)
(来源:招商引资实务)
上一篇:新任太原市委书记林红玉:如何做好招商引资?专业招引人员、有效招引方式、精准要素供给、高效营商服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