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降息,房价继续下跌!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时间:2025-05-06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次随着市场信息的广泛传播,楼市小阳春的结束已成为普遍认知。
此前,在一线城市中,那些曾坚持不降价出售房产的房东,现亦纷纷调整策略,开始降价销售。这些房东的决策背后,透露出一定的无奈情绪。他们原本基于某些房地产专家的预测,认为4月楼市将迎来两大积极因素,然而,这些预期中的积极因素并未如期实现。
如,北京楼市的德胜板块房价由每平方米13.9万元下降至13.4万元,跌幅达5000元;月坛板块房价则由13.5万元降至13万元;万柳板块房价更是从14万元跌至12.9万元。数据表明,北京房价非但未创新高,甚至未能恢复至一年前的水平。
转观上海楼市,同样呈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北外滩板块房价由每平方米10.3万元降至9.9万元;新天地板块房价由11.9万元降至11.2万元;董家渡板块房价由10.3万元跌至9.5万元;蓬莱公园板块房价则由10.9万元降至9.8万元等。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上海房价亦普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部分房地产专家持续宣传上海楼市二手房成交量高涨,达到每月3万套等乐观数据,但房价的实际表现并未随之上升。
此外,那些专家所预测的4月楼市两大积极因素,至今均未兑现。
在楼市小阳春开始降温的4月份,这些专家便开始营造利好预期,包括预测房贷利率将降低、美联储将大幅降息等。
然而,实际情况是,无论是国内还是美联储,均未实施相应的降息政策。
同时,关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限购政策放宽的预测,至今也未成为现实。
当前时间已进入5月上旬,楼市的整体趋势依然保持平稳,未出现显著波动。
在一线城市,关于限购政策的放宽,目前尚未有实质性进展。预期的房地产市场利好措施,均未如房产专家所言得以实现。尽管有观点认为,国内房贷利率的下降或许能够对房价走势产生一定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并不足以逆转房价下跌的趋势。原因在于,房贷利率的调整并非决定购房意愿的主导因素。购房决策的核心在于购房者的需求强度,这既包括刚需性需求,也涵盖投资性需求。房价上涨时,投资者的购房意愿增强;而无房者的刚需性需求,则在其居住需求迫切时表现尤为强烈。
当前,这两种需求均呈现疲软态势,加之就业形势的严峻,即便房贷利率有所下调,购房者的购房热情亦难以显著提升。至于限购政策的全面放开,其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京沪等地的限购措施,被视为楼市调控的最后防线。过早放宽,将可能导致楼市调控手段捉襟见肘,难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冷却。
更为关键的是,市场对限购放宽的预期往往伴随着房价上涨的猜想。然而,若限购放宽后,购房热潮并未如期而至,房价未能如期大涨,反而可能加剧市场恐慌。因此,从稳定市场预期的角度出发,限购政策的放宽亦需谨慎考虑。
此外,当前社会收入差距与就业竞争问题亦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大龄劳动者而言,就业环境愈发严峻。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攀升,年轻劳动力与35岁以上大龄劳动者在优质工作岗位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作为拥有近40年家族企业经营经验的观察者,笔者深知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考量。在成本与效率的双重压力下,大龄劳动者在薪资期望与精力状态方面,往往难以与年轻劳动力相抗衡。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楼市调控政策、市场预期稳定性,还是就业市场的现实考量出发,限购政策的放宽均需审慎行事。同时,社会各界亦应关注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困境,共同探寻解决之道。 该员工频繁加班至深夜11点乃至12点,凌晨1点过后方入眠,次日清晨8时便重返工作岗位。对于一位年逾35岁的个体而言,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显然对其精力构成了严峻挑战。
当前,众多大型企业正致力于降本增效,其实质为裁员、降薪及缩减公司开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失业大龄人员的不断增加,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技术类岗位。例如,房地产行业中的工程预算与造价领域,以往造价师可通过接私活增加收入,但如今由于大量被裁员的造价师涌入市场,而项目数量有限,导致价格竞争加剧。以往需5万元方可完成的预算项目,如今已有人以2万元的价格承接,市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4月楼市已落下帷幕,房价呈现微跌态势。若后续就业形势未能好转,且楼市未迎来新的利好政策,5月楼市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