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重复率!当“笔杆子”沦为“复制粘贴”
时间:2025-08-04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次
近日,山西忻州市五台县政府官网接连被曝出的一则新闻,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在县政府官网发布的调研报道中,县长某次基层调研的稿件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副书记的调研稿件出现高度雷同。
令人震惊的是,这篇仅390余字的短文,竟有320余字与另一篇调研稿完全重合,文字重复率高达82%。这场看似普通的“文字撞车”事件,撕开的不仅是政务信息发布的“遮羞布”,更折射出部分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缺位、新闻采编队伍职业操守失守的深层病灶,为新闻舆论战线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表面看,这是一起典型的公文“搬运抄袭”事件;往深里究,实则是形式主义顽疾在政务信息传播领域的集中爆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字层面的重复,更是思想层面的敷衍、作风层面的漂浮。从领导干部到采编人员,从内容生产到审核发布,多个环节的“差不多就行”心态,最终酿成了损害政府公信力的“大问题”。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响,关键在于它触碰了政务信息传播的核心底线——真实性与权威性。政府官网作为政务公开的主平台、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其发布的每一篇稿件都应是对实际工作的客观记录、对群众关切的真实回应。当“笔杆子”沦为“复制粘贴”的工具,当“接地气”的调研变成“纸面上的走访”,不仅消解了政务信息的严肃性,更会透支群众对政府的信任。这种信任流失的代价,远非几篇稿件重合所能衡量。
作为新闻舆论战线的重要参与者,新闻采编人员更需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深刻教训。它警示我们: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内容为王”的法则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加凸显。任何投机取巧的“文字游戏”,在公众的“火眼金睛”下都将无所遁形;任何敷衍塞责的工作态度,最终都会反噬自身的职业信誉。
新闻采编工作不是简单的“文字搬运工”,而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唯有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深耕内容,以“铁肩担道义”的担当坚守真实,才能在复杂的舆论场中站稳脚跟。
结合事件背景及新闻行业规范,该事件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启示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内容真实性的核心地位。新闻稿件的核心价值在于传递真实信息,任何形式的抄袭或改写均违背新闻伦理。五台县事件中,390余字的稿件重复率达82%,直接导致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新闻工作者需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为纲,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原则,确保每篇报道均基于实地调研与独立思考。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概述图
警惕“模板化写作”陷阱。该事件反映部分采编人员过度依赖“领导讲话+工作部署”的固定模板。如五台县稿件中“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等套话重复使用,这种机械式写作易导致内容同质化。要建立“一稿一策”的个性化写作机制,结合具体事件背景创新表达方式。
建立全流程审核机制。五台县政府承认“审核把关不严”,暴露出采编流程的系统性漏洞。新闻机构应实行“三审三校”制度,明确“起草-审核-校对”责任清单,避免“签字走流程”的形式化审核。可借鉴学术查重技术(如最长公共子串算法),对重要稿件进行原创性检测。
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事件中县领导调研活动被指“浮于表面”,导致稿件内容空洞。新闻工作者需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如《职业道德准则》强调的“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通过实地走访获取一手素材,避免依赖二手资料拼凑。
摘自《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该事件折射出"文山会海"背景下基层采编人员的绩效压力。建议优化考核指标,减少“稿件数量”等简单量化标准,增加“内容原创性”“群众反馈”等质量维度,从根源上遏制敷衍应付的写作倾向。
建立抄袭行为追责机制。参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对抄袭行为实施“零容忍”:首次违规记过并公开通报,屡犯者吊销从业资格。五台县纪委启动问责程序的做法值得推广,需将抄袭行为纳入个人职业档案。
AI辅助创作与查重。可借鉴CSDN博客提出的文本重复率算法,开发智能查重工具嵌入采编系统,实时预警高重复率内容。同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辅助结构化写作,但需严格限定AI生成内容的使用边界。
建立素材共享数据库。针对常见政务报道场景(如防汛、调研),可建立规范化的素材模板库,提供标准化表述框架,既保证表述准确性,又为创新表达预留空间,避免“无米之炊”式的写作困境。
回归“内容为王”价值导向。事件中修改后的稿件虽纠正了抄袭问题,但内容仍显空泛。新闻工作者应重温《职业道德准则》中“敬业奉献、诚实公正”的要求,将采编过程视为价值传递的过程,而非简单的信息搬运。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定期开展“新闻真实性”专题培训,结合五台县等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建立“师徒制”培养机制,由资深记者手把手传授采访写作技巧,培育严谨的职业习惯。
五台县事件不仅是公文抄袭的个案,更是新闻行业形式主义顽疾的集中暴露。新闻工作者需以该事件为镜鉴,从技术规范、制度建设、价值重塑等多维度入手,共同维护新闻行业的公信力与生命力。唯有坚守“铁肩担道义”的职业精神,才能真正实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使命担当。
(来源:新闻前哨,作者:李健初 湖北省孝昌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